前兩年去了一趟山西,實在是相當精采的旅程,但回台後只發了一篇【登五台山】,之後就遲遲沒有發文,老實說真是可惜了,都怪自己太偷懶。
近來在看古裝劇【蘭陵王】戰爭場景時,不由得想起氣勢磅礡的平遙古城,目前大陸各地建造許多影視基地,讓大陸劇將古代戰爭場景拍得相當有氣勢。
看著蘭陵王率500兵馬,大敗北周數萬兵馬的洛陽之戰驚心動魄(北齊書有記載"洛陽之戰"),戲拍的好,但畢竟那是西元564年的事,老實說,魏晉南北朝時代,是不是真的有這麼好的造城技術,我們沒去過,所以不可考,戲精采就好。
不過來到山西平遙古城,便可以大概了解古代的建築技術,這座巍峨的壯觀古城,是目前中國境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縣城,也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評定。
◎點此見大圖原文→【山西。平遙古城:城牆篇 住宿 美食】登壯麗城牆思《蘭陵王》古人戰馬奔騰。漫步古城看《大宅門》晉商興衰史...
【平遙古城】始建於西周宣王時期(公元前827年~公元前782年),距今已有2700多前歷史,可是比北齊來得更早,但真正完成整座古城,則是在明代洪武三年(公元1370年)擴建後,才有目前規模。
古城至今依然保留明、清時期縣城的基本風貌,城內也有民眾居住,大部分城門、屋舍與古蹟皆保留完整,即使新蓋房屋也以仿古風格建造,讓我們能夠思古之幽情,想像古代生活情景,在看歷史劇的時候,也更增加想像力。
▼喜歡古文物的朋友,相信來到平遙肯定會很開心,到處都是幾百年的遺跡,而且保存的很不錯呢!
▼平遙古城示意圖
(擷取自維基百科)平遙目前基本保存了明清時期的縣城原型,有「龜」城之稱,因有六道城門,南北門為龜首尾,東西四門象徵四足。
街道格局為「土」字形,建築布局則遵從八卦方位,體現了明清時的都市計畫理念和形制分布。
城內設四條大街、八條小街和72條小巷。
古城以南大街為中軸線,城東有城隍廟,城西有平遙縣署,城左立文廟、城右立武廟,東道觀西佛寺,對稱布局;城內外有各類遺址、古建築300多處,有保存完整的明清民宅近4000座,街道商鋪都體現歷史原貌,被稱作研究中國古代城市的活樣本。
平遙城牆建於明洪武三年,現存有6座城門瓮城、4座角樓、72座敵樓、3000哚口。
其中南門城牆段於2004年倒塌,除此以外的其餘大部分都至今安好,是中國現存規模較大、歷史較早、保存較完整的古城牆之一,亦是世界遺產平遙古城的核心組成部分。